标准内容更紧凑,1.2条中的三个补充字母放在一起说明。 例如:旋转电机所用的字母S、M(标于特征数字后)和W(标于IP与特征数字之间) 含义如下: S——防止水进入内部达到有害程度的试验是在设备不运转(如电机静止)的情况下 进行。 M——防止水进入内部达到有害程度的试验是在设备运转(如电机运行)的情况下进 行。 W——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并具有附加的防护措施或方法。 如无补充字母S和M时,则表示这种防护等级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都适用。 1.3 代号举例 IP 44 │ │ │ │ │ └──────────────第二位特征数字 │ └──────────────────第一位特征数字 └────────────────────────特征字母 此代号指外壳能防止大于1mm的固体进入内部,并且防溅。 IP 2 3 S │ │ │ └─────────补充字母 │ │ └──────────────第二位特征数字 │ └──────────────────第一位特征数字 └────────────────────────特征字母 此代号指外壳能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进入内部,并且防淋。防淋试验是在设备不 运转的情况下进行的。 2 防护等级——第一位特征数字 表1第3栏说明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能“防止”进入外壳的物体的细 节。 术语“防止”一词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的工具或金属线等进入外壳, 即使进入也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光滑的旋转轴及类 似零件不作为危险运动部件)。 适用于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也适用于表1中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一般不必 另做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3 防护等级——第二位特征数字 表2第3栏说明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每一种防护等级外壳的防护型式细节。 适用于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也适用于表2中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一般不必 另做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4 标志 标志的要求应在各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中规定。 如外壳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防护等级不同,或使用补充字母(见第1.2条)表示另一 种防护等级时,其标志方法应由有关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