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能容纳于半径不超过1m的摆管下时,则应使用图T4的试验 设备。如要求不能满足时,可使用图T5的手持式淋水试验设备。 a. 使用图4试验设备 水压约为80kPa(0.8bar) 水源至少每分钟应能供水10L。 在摆管中点两边各60度弧段内布有喷水孔,并将摆管固定在垂直位置上。样品置 于转台上靠近摆管半圆中心,转台绕垂线以适当速度旋转,使样品外壳各部分在试验 中均被淋湿。 试验持续时间至少为10min。 如无法使外壳在转台上旋转,则样品应置于摆管半圆中心,而将摆管沿垂线两边 各摆动60°,速度约为每秒钟转60°,持续5min。然后把外壳沿水平方向旋转90°, 再试5min。 b. 使用图5试验设备 本试验进行时应装上活动挡板。 调节水压使流量为每分钟10±0.5L[压力约为80-100kPa(0.8-1.0bar)]。 试验持续时间按外壳表面积计算(不包括安装面积),每平方米为1min,但至少为 5min。 注: ① 外壳表面积计算误差应在±10%之内。 ② 如样品带电,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4 第二位特征数字为4时的试验 使用图4或图5试验设备的条件与7.3条相同。 a. 使用图4试验设备 喷水孔应布满于摆管半圆180°内,试验持续时间、摆动速度、水压与第7.3条a 相同。 样品的支承装置应开些孔,以避免成为挡水板。将摆管在每一方向摆动到最大限 度,使样品外壳在各方向都受到溅水。 b. 使用图5试验设备 从喷头上除去活动挡板,使样品外壳在任何实际可能的方向都受到喷水。 流量和每单位面积喷水时间与第7.3条b相同。 7.5 第二位特征数字为5时的试验 用图6标准喷嘴在所有实际可能的方向向样品外壳喷水。条件如下: 喷嘴内径:6.3mm 流量:12.5±0.625L/min 喷嘴水压1)约30kPa(0.3bar) 最少试验持续时间:3min 喷嘴出口与外壳表面的距离:约3m(向上喷水时为了保证淋湿样品,在必要时可缩 小此距离)。 注: 1) 调整压力,使达到规定流量,水压为30kPa时,喷嘴喷出的水柱应能自由上 升约2.5m垂直距离。 2) 调整压力,使达到规定流量。在水压为100kPa时,喷嘴喷出的水柱应能自由 上升约8m垂直距离。每平方米样品外壳表面积试验持续时间:1min 7.6 第二位特征数字为6时的试验 用图6标准喷嘴在所有实际可能的方向向样品外壳喷水,条件如下: 喷嘴内径:12.5mm 流量:100±5L/min 喷嘴水压2)约100kPa(1bar) 每平方米样品外壳表面积试验持续时间:1min 最少试验持续时间:3min 喷嘴出口与外壳表面的距离:约3m 7.7 第二位特征数字为7时的试验 样品外壳全部浸入水内并满足下列各条件: a. 水面应高出外壳最高点至少为150mm; b. 外壳最低点应至少在下1m; c. 试验持续时间应至少为30min; d. 水温与样品温度之差应不超过5℃,但如样品需在带电或在运行状态进行试验 时,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可对本要求另作规定。 7.8 第二位特生数字为8时的试验 试验条件由制造厂与用户协议,但其严酷程度应不低于7.7条的规定。 7.9 经过试验后样品的评定 被试外壳经7.1-7.8条中有关的试验后,应检查外壳进水情况。如可能,允许进 入的水量应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一般说来,进水应不足以影响样品正常运转;水不进入带电部分或不应在潮湿状 态下运行的绕组;水不积聚在电缆头附近或进入电缆。 如样品外壳有泄水孔,应通过观察证明进水不会累积,且能排出而不损害样品。 样品外壳没有泄水孔,则应对可能的积水采取措施。 |